AI+ 行政 “智”效倍增 AI 赋能 智启未来 | 公司多部门智能体需求全景与落地路径探讨 “共工” 聚力:AI 驱动数智化转型新实践 红色芯动力,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党委组织观看历史电影《731》 ,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 从“后排习惯”到“前排勇气”
  第175期  上一期:    下一期:   
第175期 第三版

入职华自近八载,回望来路,我忽然惊觉自己仍像那个总爱缩在后排、迟迟毕不了业的“小学生”。

公司每月雷打不动的营销例会,总会上演一出耐人寻味的“座位默剧”:无论技术支持还是营销战线的同事,仿佛心照不宣地遵循着某种“潜规则”——第一排永远是领导的“专属区”,而第二排、第三排乃至最后一排,却成了众人争抢的“安全区”。会务主任举着话筒,笑容里带着几分无奈,一遍遍半请半催:“往前坐嘛,前面看得清楚!”可即便前排空位过半,后排依旧人满为患,像一片固执的“安全岛”。

最有趣的莫过于 PPT 放映环节。每当讲到关键数据或核心策略,后排的同事们便集体进入“应激状态”:身子前倾成统一的弧度,胳膊像竹竿般伸向讲台,手机镜头高举过头,恨不得把整个讲台框进取景框。可凑近一看,那些费力拍下的画面,放大数十倍仍是模糊一片。明明前排座位空着,却非要隔着人群“远程取景”,这场景既让人忍俊不禁,又隐隐透着几分无奈。

人们为何对前排避之不及?是怕被领导目光锁定?还是潜意识里将前排默认为“领导特区”,觉得自己不够格“僭越”?细想下来,或许更多人只是习惯了躲在人群的庇护里。后排像一层柔软的缓冲垫:不必时刻保持得体的表情管理,不用正襟危坐绷紧神经,只需远远地跟着、默默地听着,仿佛就能与压力和审视保持安全距离。可这种“安全感”的代价是什么?远距离捕捉的 PPT,永远不如前排一目了然的清晰;躲在人后的视角,又怎能读懂台上人微表情里的深意、语气转折中的暗示,甚至那一闪而过却可能点醒思路的灵感?

人生何尝不是这样一场接一场的“会议”?我们总习惯站在人群后排观望、徘徊、犹豫,以为混在中间就不会出错,却忘了真正改变命运的机会,往往藏在那些敢于坐在前排、主动迎向目光的人手中。他们坐得靠前,所以看得更清。每一个数据的波动、每一句策略的深意,都能第一时间捕捉;他们站得靠前,所以听得明白。演讲者的弦外之音、未尽之意,都能更敏锐地感知;更重要的是,他们敢于被看见,因而更容易被记住。当机会来临时,那些始终保持在“视线焦点”里的人,往往最先被想起。

作为上市公司华自的一名销售,我愈发清晰地意识到:前排不仅是一个物理座位,更是一种职业态度。销售的价值,在于永远比别人多看一步、多想一层;销售的机遇,在于始终站在行业前沿捕捉风向。如果我继续蜷缩在后排,用“安全区”的借口麻痹自己,又如何能看清市场的细微变化?如何能第一时间抓住客户的需求?又如何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为公司抢下新的项目、创造新的可能?

是时候和那个总爱坐后排的“小学生”告别了。从下一次例会开始,从下一个项目开始,我要试着向前一步。不是为了刻意表现,而是为了让自己站到能看清全局的位置,站到能主动拥抱机会的地方。因为我相信:敢于坐在前排的人,终将被前排的光照亮;愿意主动向前的人,终将在前行的路上遇见更广阔的天地。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长沙高新区麓谷工业园麓松路609号
企业邮箱:hnac@cshnac.com
售后专线:400-0586-896
业务专线:0731-88238888-8219
                 18390964050(非工作时段或紧急可联系)
关于华自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公司优势
企业文化
国际视野
成员企业
解决方案
新型储能
智慧能源
智慧水电
智慧水利
智慧环保
智能制造
智慧运维
产品中心
电力自动化
新能源与储能
水利水电
环保水处理
工业自动化
行业软件
其它
华自服务
华自培训
售后服务
新闻中心
华自新闻
媒体聚焦
华自通讯
行业动态
展会动态
集团三十周年
加入华自
社会招聘
校园招聘
招聘公告
投资者关系
公司公告
投资者讲堂
公司风采
董秘直达

微信公众号

天猫旗舰店

流量统计代码